首页 培训动态 学习案例 百联集团:雏鹰“F.A.I加速营”
百联集团:雏鹰“F.A.I加速营”
【培训对象】专业线条后备管理人才
【项目概述】
百联集团作为一家市属大型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在新零售转型变革的过程当中,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雏鹰计划是集团人才梯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培育的是专业型核心管理后备人才。“F.A.I加速营”是此计划实施的第一个班,聚焦财务、审计和投资三个领域。本期培训实行7天全脱产学习,以MTP为理论依据,以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主线,采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方式,用学习路径图引导学员深入学习。此项目探索出了有效培训运营模式,即将人才按专业分类,进行高强度集中培训,以提升专业能力和团队领导力,同时建立了雏鹰专属的VI设计体系及在培训中的运用。

项目背景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引领传统商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变革,需要一大批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优秀人才。百联集团作为一家市属大型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在新零售转型变革的过程当中,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先生曾提出要把过去的人变成现在的人,把现在的人培养成未来的人,把未来的人培养成能持续引领百年发展的人。为此,百联集团搭建了一整套人才梯队,包括新秀计划、高潜计划、雏鹰强鹰、强鹰计划和头雁计划。
根据百联集团战略发展目标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雏鹰计划第一期聚焦财务、审计和投资,在“业务规划与投资、财务管理与控制、投资与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通过实施“科学甄选、人才评鉴、分类培养、选任设计”的全流程管理,培育一批专业型的核心管理后备人才。
项目的具体目标是:着眼建立集团人才梯队,作为企业承上启下的管理层,使其深入理解集团文化,提升学员的专业能力和团队领导力;帮助学员完成从个人业绩贡献者到团队领导者的转变。

项目设计
本次培训项目实行7天全脱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习效果的立体式呈现是此项目的一大难点。雏鹰“F.A.I加速营”项目以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Plan)作为理论依据,以促进学员从“独立工作”向“管理工作”的转变为核心,基于前期对学员的测评、面试和情况调研,以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两条线,采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突破性思路,充分发挥两个学习平台的优势,打造线下“课堂培训+案例研讨+沙盘模拟+行动学习工作坊”和线上“学习社区+闯关课程”的混合式培训,用学习路径图引导学员一步步深入学习,闯关完成所设计的线上线下学习任务。
雏鹰计划从“选人”“育人”“用人”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之路。
在选人环节,学员需经过层层的组织推荐和科学的人才测评,通过企业高管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的面试小组的考核,才能进入雏鹰计划;在育人环节,项目采用全脱产7天集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用人环节,采用系统规划,一人一档。通过学员进一步的岗位实践和锻炼,让其走上新的台阶,承担新的责任。

项目以终为始。在培训开始阶段便着眼于培训成果交付——产出一门专业微课,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和落地性的学习转化。

项目实施
本项目实行7天全脱产学习,学员需完成13门线下课程和7门线上课程培训,涵盖新零售、财务、审计、投资、领导力五大模块。如何在短短的7天培训时间内,完成学员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呢?项目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将35位雏鹰学员从个人贡献者转变成团队领导者;其次,提升学员的团队领导能力。针对这两大目标,项目采取了不同的方案:
(一)从个人贡献者转变成团队领导者,提升学员专业知识能力的复合度和延伸性。本期财务岗位的雏鹰学员占据总体的70%,其余是审计和投资,通过主题融合学习,将财务、审计、投资这三个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共性的专业组合起来,让学员们在财务思维、风控思维、投资思维上相互状交叉,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性思考的能力,使学员在将来能够承担更为全面的工作。
(二)提升团队领导能力。从学员画像出发,找痛点补短板。雏鹰学员具有非常明显的财务类专业人员的特质,个性偏严谨内敛,优势非常明显,但在说服力、合群性、社交自信度、民主关怀、创新等方面与平均指标有30%左右的差距,如何的帮助他们补足短板,让优势发挥出来?要知道理论培训可以启迪思维,但往往知易行难,光靠领导力的培训是不够的,为此,项目组设计了六项任务,让学员行动起来:
任务一:个人成长故事。作为团队领导,能够记住别人的名字并说出对方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此任务包括两个环节:用一分钟时间让小伙伴记住你,考验学员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自信度;测一测你记住了几位小伙伴,考验学员的关怀度。
任务二:团队创意秀。通过团队创意秀,展现学员青春、活跃、朝气、创意和团结的形象。这一环节考验他们的合群性、民主度和创新力,帮助学员打破原来刻板和严肃的态度,使学员通过肢体语言的创意展示,进一步打开自我的同时,思考如何塑造团队整体形象,加速团队之间的融合。
任务三:每日知识复盘。班级和小组通过两次集体知识梳理,进行知识共创。由各组组长发起,组织组员进行知识回顾、归纳与总结,之后派代表向全班分享,最后各组再次总结,形成统一。这一任务大大促进了学员间的思想碰撞,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远超培训预期。
任务四:微电影脚本创作。学员需要完成“雏鹰成长故事”——微电影脚本创作。学员可以通过自由选题和选人来完成这一任务,让学员在整个班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整合,同时要形成具体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任务五:组织微课创作。组织学员在课余参观集团教培中心的微课制作室,体验微课制作的乐趣的同时,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学习微课制作。
任务六:搭建学习社区。项目组在百联i学平台为雏鹰打造专属的学习社区,进行项目预热、课程引导,以及经验交流。
这些任务渗透在雏鹰计划7天的培训中,让学员反复操练新的行为模式,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与课堂培训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系统。
整个项目运营团队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辅助这些学员。培训前期,利用学习社区,组织学员参加“讲好个人成长故事”等引导课程,进行项目预热;在培训中,组织线上主题研讨,帮助学员开展课程学习;培训后,通过社区鼓励学员分享岗位实践心得,延伸培训效应,引导持续学习。

项目成果
培训结束产出财务类微课一门,在百联i学平台供集团内员工学习。此课程结合了工作当中的难点和痛点,一经发布,就让整个集团企业员工争相学习;培训结束产出微视频一部,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学习到了脚本设计、资源整合、角色分配和团队融合;项目结束后将形成持续的社群学习生态,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案例交流、经验分享;形成了集团人才梯队培养项目的运营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学员通过本次学习,有效丰富了专业知识,增长了实际工作才干,掌握了核心的管理技能,对于管理者的角色有了清晰的认知。
雏鹰计划最大的成功是探索出了有效培训运营模式,即将人才按专业分类,进行高强度集中培训,以提升专业能力和团队领导力,同时也建立了雏鹰专属的VI设计体系及在培训中的运用。在培训项目设计中,考虑到岗位从业人员职业性格的特性,既有专业知识分享,又有跨界内容传播;既有线下集中学习,又有线上指派学习;既有白天的集中授课,又有傍晚时分的知识复盘。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团队激活活动,见缝插针地融入到培训的间隙中,让整个培训充满了期待与生机。
(案例分享者:何文娟,来源:《CSTD2020学习设计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