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培训动态 学习案例 海亮教育《“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
海亮教育《“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
项目名称:海亮教育《“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
项目公司:海亮教育
【培养对象】储备校长
【项目概述】
海亮教育“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项目,承接集团乡村教育振兴的梦想,致力于为集团储备和培养充足的外派校长。秉承“721”培养法则,通过挂职锻炼、模拟办学、导师带教、假期集训等多样的方式,聚焦内容、创新形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成储备校长人才梯队,并构画出校长培养体系、沉淀丰富的培养资源,进而实现了校长培养项目的产品化和对外输出。

项目背景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海亮教育顺势而为,提前布局战略转型,聚焦欠发达县域的教育振兴行动,全力实施公办、民办学校托管战略,截至2023年已与云南景东泸西、浙江青田开化武义、贵州关岭、安徽金寨、重庆巫山等多地签订了托管合作协议;未来5年,海亮教育计划在超过115个县域合作运营管理250所学校,实现“服务一所学校,树起一面旗帜,成就一篇森林”的教育目标。
在此战略背景下,校长培养尤为重要。“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乡村教育振兴的成功,离不开校长人才的输送。除了校长人才培养数量上的需求,“民托公”模式要求校长人才既要懂“公办”,又要懂“民办”,还要懂“融合”,这对校长人才素质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海亮教育开始从0到1探索合作办学机制下的校长培养体系,“覆盖一百个县域,办好一百所学校,培养一百位校长”,“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应运而生,主要实现两大目标:第一,外派校长梯队建设,第一期锻造营目标是从0到20(10人可立即外派,10人储备半年可外派);第二,沉淀输出培养资源,建设导师库、讲师库、课程库、基地学校库等四大资源库。

项目设计
教育行业人才培养,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校长培养多以专题讲座、报告、理论课程学习等方式为主,形式单一且效果受限。为此,海亮教育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在内容、形式、考核、保障等维度创新项目设计。
一、内容设计:聚焦痛点,精准滴灌
“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的学员,大部分为从外部招募进来的储备校长,作为新人,不了解海亮教育的文化和管理;学员们的从业背景,或是来自公办学校,或是来自民办学校,但合作办学机制下的学校管理经验基本为0。围绕这两大痛点,锻造营各个环节、各类课程均高度聚焦、力出一孔。
二、形式设计:业培联动,训战结合
秉承“721”培养法则,在战场上培养将军,更为重视实践锻炼。海亮教育拥有40多所自有学校,基于此优势,锻造营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将学员挂职至自有学校,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运营工作,沉浸式培育海亮基因。与此同时,配以模拟办学、导师制、集中培训等,多元培养。
1.挂职锻炼。海亮从自有学校中挑选8所作为此次挂职锻炼基地学校,为保障成效,配套《挂职锻炼指导手册》和《基地学校评价及奖励办法》等制度办法,同时配备导师团队,做到全流程管理。对于表现突出的基地学校,最终也会评出优秀基地学校,并颁发“最佳摇篮奖”荣誉奖杯和奖金。

2.模拟办学。项目以海亮教育确定托管的7所学校为标的学校,安排学员担纲标的学校校长,组建虚拟团队,共同撰写打磨办学方案,并参加最终汇报考评。
三、考核设计:逢训必考,高手过招
考核维度和内容,紧扣校长专业“六力”;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举,多种考核形式,锻造营各个环节均辅以不同形式的检核,如一场考试、一次公开课、一份调研报告、一个课题研究、一场汇报答辩等,检核学习效果的同时,让学员们相互赋能、取长补短。
四、保障设计:高管卷入,保驾护航
唯有参与、方能认同,锻造营将集团高管和业务端负责人“悉数卷入”,作为讲师、导师、评委等,全程深度参与锻造营项目,为学员们提供赋能;实践锻炼的方式,线上学习平台的运营,让项目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高效运营。

项目实施
一、筹备期
1.培训需求调研
通过高管访谈、业务领导调研、学员访谈、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确定项目需求和培养目标。
2.校长画像建模
访谈20余名海亮教育内部优秀校长,累计访谈时间32小时,整理访谈文稿40万字,结合公办学校研究内容,形成海亮校长“六力”模型;聘请教育部校长培养领域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对模型做指导和修正。

3.成立项目专组
集团总裁亲自牵头,作为组长召开项目启动会,亲自审核项目方案、筛选讲师和导师人选等;人资总监作为项目副组长,全程参与,统筹和监督项目进度,把控项目质量。
二、落地期
围绕培养目标,聚焦培养内容,宏观处着眼,微观处着手。
其中模拟办学是整个项目中的重点模块,为期3个月,主要包括“组建团队-方案筹备-路演考评-选拔进驻”等环节:
1.组建团队:安排8位储备校长担纲标的学校校长,在集团内部发布“招贤令”,发表“抢人”宣言,组建虚拟团队。
2.方案筹备:通过理论学习、小组研讨、实地调研、导师辅导、团队共创、前辈访谈、工作坊、定期复盘、标的学校走访调研等方式打磨办学方案,定期汇报进度。
3.路演考评:标的学校各校长依次开展方案汇报及答辩,由总裁室、导师团队及专家组参与评审评优。对《模拟办学方案》的汇报,了解团队成员的经验沉淀、能力水平,海亮基因植入程度,以及对托管情境破局的理解。
评审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团队内部汇报,由各团队成员向模拟校长做汇报;模拟校长基于态度、专业度等维度为每位成员打分,团队成员相互之间也会打分。之后是公开汇报考评:由模拟校长主汇报,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答辩,由评审团为每个团队打分,评出最佳方案和最佳团队。
对于学员结业汇报考核评分,按照“评委70%+团队互评30%”的方式计算,避免“搭便车”现象。
4.选拔进驻:选拔“模拟办学优秀团队”进行团队激励,模拟办学校长可保留团队成员组成办学团队核心班子,也可优先选择其他组员。


项目挑战
前面提到“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是要培养一批懂“托管”打法的校长人才。总结来看,锻造营项目当时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一、内部:无过往经验可循
海亮教育是民办学校,自身在“民托公”校长培养模块的经验是空白的。
在海亮教育启动外拓战略前,集团内部的校长人才梯队搭建和培养已有成功经验,秉承“721”培养模式,短短两年时间已成功储备几十位校级干部。因此在启动本项目前,一来充分借鉴过往内部校长培养经验,二来通过总裁室共创研讨确定培养内容,以更为聚焦的内容和更加多元的形式来填补空白。
二、外部:无现场“作业”可抄
“民托公”办学机制尚不成熟,外部亦无此类模式下优秀校长培养的典型成功案例。
为使我们培养出的校长能够胜任外派岗位、达成托管办学目标,集团组织专家团综合分析已签约的各地托管办学协议后,提炼各地方政府在托管办学过程中的核心诉求。根据核心诉求点,落实至对应的单位和部门,输出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将其转化为校长培养的核心内容。这个过程不仅形成了海亮教育独有的“民托公”办学机制,同时以终为始确立了培养目标、保障校长培养效果。

项目成果
一、项目满意度高
总裁室对校长培养项目满意度打分95分(满分100分);学员对项目满意度打分平均9.875分(满分10分)。
二、实现人才保障
第一期25名学员全部考核合格,10名学员结营后立即外派出征,另15名学员也于半年后全部派出。这批校长人才步入岗位之后,为当地学校带来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提升,得到诸多地方政府部门的认可。
三、沉淀培养资源
课程库:46门(含课件、视频、讲师手册等);讲师库:31人(配套讲师管理制度);导师库:25人(配套导师管理机制);基地学校库:8所(配套基地学校管理机制)。

未来发展
对内复制。从无过往经验,到成为经验本身。“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已复制到内部其他子单位和部门的重点人才培养项目。
对外输出。基于“百校兴教”校长锻造营的成功经验,海亮教育的校长培养项目大获同行认可,外部订单不断,截至2022年底,已合作交付4所学校,意向合作学校近20家。未来,海亮教育将继续修炼内容,沉淀经验,帮助更多学校夯实校长干部培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海亮一直在路上。(案例分享:汪婷婷,来源:《CSTD2024中国企业学习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