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赛尔
《CSTD2024中国企业学习蓝皮书》
2024-01-01
【培养对象】校招生
【项目概述】
愿景集团成立于2018年,伴随业务的快速发展,集团内部人才培养需求持续增加,为支撑集团发展,愿景面向校招应届生这股新生力量,开展为期三年的“愿动力”计划。通过贯穿始终的能力要求,以及招募、培养和运营一体化的机制,“愿动力”以超过普通人才市场上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速度,帮助校招生完成成长、蜕变,最终为公司培育、输出了一批战斗力强的核心中坚力量人才。
【项目背景】
愿景集团是以持续锻造“投资、改造、运营”为专业核心能力,重点开展以老旧小区为牵引的城市有机更新、老旧社区长效服务、租赁社区投资建设运营以及与社区“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股权投资业务,打造多类型“美好生活社区”。愿景集团用五年的时间,已经将业务布局全国80+的城市。
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中基层管理人才缺口,内部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有认同愿景文化、认可微利可持续事业、具备高素质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来不断地支撑集团的发展。前述中提到,愿景集团业务分布地域广,岗位包括投资拓展、行研策划、居民社区运营、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建筑设计等几大类,人才结构多样,工作岗位需求不一,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在集团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校招应届生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基础素质高,可塑性强,具备上进心和创新力,通过系统化的培养,将成为契合愿景人才梯队需要的中坚力量。传统的管培生项目难以应对愿景差异化的培养需求,在此背景下,集团为期三年的培养方案“愿动力计划”应运而生。我们根据这一总体目的,明确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实现路径,坚持项目原则,以期望能让新招聘入职的高潜力、高成长值的优秀应届生,以超过普通人才市场上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速度,完成成长、蜕变,最终支持集团业务的发展。
【项目设计】
愿动力管培生项目虽以3年时间为周期,对比市场管培生项目,我们的项目周期更长,打通底层人才成长通道,这是其他速成类管培生项目所不具备的。集团项目组以贯穿始终的能力要求,持续关注和培养管培生的成长。
一、招聘阶段
从第一年开始,我们就定位从起步端收紧选拔要求,并将综合素质与文化、业务认同力同步考察。项目启动以来,一直都是每年招募10人左右,定位国内TOP院校、海外QS1-100院校,专业不限。选拔遵循德才兼备、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准确、公平、认同的原则。
我们从目标院校宣讲会、定向双选会、海归专场双选会;到空中宣讲、线上双选为主。2018年,第一年清华大学定点宣讲;2019年,执行了4城7校,6场双选,1场海归专场;2021年,执行了空中宣讲及线上双选会;2022年,启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走进7城9校,宣讲、业务与专业交流,其中一些场次采用线上直播,另外也开启了多场线上双选和海归专场双选会。
从招募端,我们不断地更新迭代,一方面是为了寻访、定位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立与候选人、与院校的联系与信任,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招聘效率。比如在2022年的秋招中,原计划的一些院校场次的宣讲会,因为邀请了部分有合作、有交流过的高校教授老师来参与业务交流和研讨,最终校招宣讲也直接转变成业务交流研讨会,这个过程不但让师生更好地了解愿景和愿景的业务,让他们也更认可我们的工作,更有认同感。
二、培养阶段
愿动力整体培养原则:以阶段任务为牵引,通过“历练-提升-评估-输出”实现愿动力全方位积累与提升;经过愿景业务3年的历练与沉淀,成长为业务条线负责人(核心人才)。整个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贯彻“7-2-1”的培养模式,通过能力需求、能力训练,能力提升,在项目中实际历练大家。
发展到2022年,愿景集团管培生项目定制培养方案已迭代至3.0版。定制,一方面是指方案是定制的、持续更新和迭代的;另一方面,项目整体原则、目标和方向虽然一致,但针对不同业务、部门的愿动力管培生,执行方案却是不一样的,需要定制设计。
愿动力3.0,也称为3+3+X定制培养方案。这里3+3+X是指分别3个月、3个月和X个月。
首先第一阶段的3个月集中培训:我们主要的培训目标是围绕管培生的“文化融入和愿景认知”两方面。
接下来是在业务岗位初涉的3个月,我们会以“岗位初涉、业务认知”为目标,通过岗位实践与培训,并结合一些创新课题研究探讨,使管培生对业务有更好、更快、更清晰的了解,也对他们未来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工作和提升发展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们针对不同的管培生设计7-30个月,也就是半年至2年半的时间的轮岗阶段。希望他们能通过专业岗位实际历练不断总结经验和夯实基础,从而能更好地站在全局视角进行业务创新。
这个过程中,有同学可能选择走单向的专业岗位,在一个岗位上,或是一个业务的相同岗位上持续工作、研究和提升,这部分同学将提前结束轮岗期,转入定岗阶段,而有的同学则是选择在不同岗位方向上,比如投资、拓展、策划和运营这几个大方向,都选择尝试、轮岗一下,既能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和特点,也为未来站在全局考虑统筹这些岗位的工作打基础,这个过程会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轮岗。当然,轮岗要求,除了完成所在岗位工作内容,还要求他们能有一些岗位相关的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效能提升的专题任务,这也都是穿插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
三、定岗阶段
最后是进入到定岗阶段,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他们能通过前面所有的阶段之后,有一些全面思考,能从全局观和战略角度思维,理解组织运营机制,提升领导力与管理能力,从而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岗。
整个方案从培养阶段、分阶段的培养目标,培训方向和培训形式都有清晰地划分,组织和运营的模式也有确认,后续再细化,就是我们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之中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可直接落地执行的执行方案。
【项目实施】
整个管培生培养周期内,四大阶段会经历一系列课程学习、拓展训练、案例分析研究、创新课题研究、标杆项目参访与分享、阶段成长汇报与述职、导师辅导等活动,项目组也会定期通过成长汇报及人才评测、盘点,对培养项目阶段性回顾,并对个人提出提升改进建议和规划发展定制化方案。
项目实施全过程会充分调动集团内各资源各部门,包括总部人力、业务BP、导师和教练,在培训过程中大家齐心共创,为项目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
基于管培生培养的整体培养方案,从集中培训,到轮岗和岗位历练,最后定岗,每阶段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也有不同的能力培养提升范围。我们设计出学习地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他们的培养周期和内容。
除以上实施内容外,愿动力项目还请到高管真正参与,从招到培,落实带教责任,业务参与规划,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切实感受业务需求并解决问题。同时较早的让管培生真正归属业务,切实参与各项业务规划、发展,建言献力,通过7-2-1模式培养过程中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以实践实际为王。管培生培养全周期滚动(招与培按年度滚动),全方位参与(内部以老带新)。
【项目成果】
“愿动力”计划,实现了人才招聘与培养的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愿景集团人才梯队培养效率,也达成了项目设立的初衷,为公司培育、输出了一批战斗力强的核心中坚力量人才。
目前在职愿动力均分布在核心业务部门,在业务部门主要承担拓展、运营、计划经营和策划等相关管理岗位。2018届有4名担任了专业条线副总,业务储备城市总;19届也有担任了高级经理和经理的;对比现在人才市场上,总监成长期为8-10年,高经为6-8年,经理为3-5年,借助“愿动力”计划,我们确实做到了筛选并育成集团未来的领导者的目标。
管培生在输出工作成果上,由他们协助集团高管、核心团队,落地业务实践,产研一批可实践用于公司的创业研究报告和可落地的业务模式。如美好社区版块里的城市更新“劲松模式”“租赁置换模式”,被写进了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管培生深入参与了业务模式的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和项目落地。
其次,愿景也收获了一套可复制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运营机制。通过检视三年运营成果,可以说愿动力培养计划和项目是相对成功的,我们也开始思考怎样把这个项目模式复制内化,落实到其他的人才梯队建设项目上,目前集团在新员工、青年高潜方面有了简化版的的方案,在总监级人才的选拔培养上有了“愿聚力”计划,通过这项目思路和模式,愿景也复制了4个项目。
此外,陆续更新沉淀优质内部课程资源和讲师资源。让老一届的愿动力都能担任部分课程的讲师为新一届的愿动力授课、带教和赋能,这方面也是我们的未来的方案更新迭代的一个点。
未来,愿动力计划会继续紧贴业务发展和人才需要,持续迭代优化。(案例分享:刘琳赛尔,来源:《CSTD2024中国企业学习蓝皮书》)
愿景集团
、
校招新员工
、
学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