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时代,AI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角落。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曾指出,AI时代有三大趋势:全球主义、创新加速和AI驱动生成。这些趋势如浪潮般重塑着各行各业,而作为企业运营核心的组织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那么AI如何重塑组织形态?以及个体在这一浪潮中该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与AI的协同共进呢?
01
AI重塑组织形态,释放个体潜能
1.人机协同成常态,聚焦高价值工作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未来组织的运作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以阿里云为例,预计未来通义灵码将编写阿里云超过20%的代码,还能辅助读代码、查BUG。这让程序员从繁琐的基础代码编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系统设计和核心业务开发。
这一实例预示着,未来组织中,“AI新员工”会越来越常见,每个员工也将配备AI助理。人类员工与AI、数字人、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场景会日益普及,人类将更聚焦于创新性和高价值的工作。
2.AI助力决策升级,提升组织效能
AI不仅改变工作模式,还重塑了组织的运营方式。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打造的汽车行业首个大模型应用GPT-BI(Business Intelligence)就是典型例证。该系统基于自然语言交互进行数据智能查询、秒级报表生成,实现数据实时穿透,做到“问答即洞察”,目前准确率接近90%,极大助力了企业决策升级。
随着决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AI能更好地帮助领导者进行辅导、共创、协调和决策,使过程管理科学可控,让组织战略落地更加精准高效。
3.管理理念升级,构建高效协同生态
面对AI浪潮,组织管理理念的升级势在必行。阿里云智能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孙中元介绍的CRD系统,便是面向AI时代,以客户价值为核心,以数据驱动为引擎的创新管理体系。
其中,“C”代表以客户价值为目标的管理策略;“R”涵盖动态工作评价与人才培养体系;“D”则强调公司、员工及领导力三者间的和谐共生。通过数据驱动与AI赋能,致力于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高效协同生态,实现客户价值、员工价值、企业价值共同发展。
4.组织系统重构,走向平台化与共治化
从工业革命带来科学管理,到信息革命带来战略管理,技术范式始终引领着管理范式的演进。如今,AI时代新技术能力的出现,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在工作中的定位和价值,人本管理将真正具备普适性,也将推动组织系统进行新的重构。
阿里云智能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裁袁亦敏指出,AI时代必须升级组织系统,将组织转变为汇聚智慧和能量的平台,让平台上的每个人都像创业团队一样充满活力。未来组织将走向平台化和共治化,阿里云开发的“组织经营管理驾驶舱”,通过打通人、业、财的数据和系统融合,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工作模型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流程中,实现管理界面统一、管理动作连贯。
“组织经营管理驾驶舱助手”运用通义大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ChatBI核心技术体系,实时洞察、分析、预警和预测,让一线管理者能随时随地问数看数,自主自发经营管理,实现总部和一线共同治理和决策的模式。
02
AI时代的组织架构变革
1.重新审视AI与人效,构建全维度赋能体系
AI时代,企业管理者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AI与人效的关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全维度赋能体系。要摒弃“AI即自动化”的简单认知,转而构建“AI+数据+场景” 的决策支持系统,让战略目标与人效指标形成闭环。
2.组织架构从金字塔型向网络型转变
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正逐渐向网络型转变。盖雅工场2025年发布的人效AI智能体提供了典型案例,通过AI赋能的智能排班系统,企业实现了显著的人效提升。
其核心在于组织架构的重塑,中层管理者从“控制者”转变为“赋能者”,AI承担了大部分日常调度和监控工作,释放管理者精力专注于战略思考和团队发展。实践表明,组织重塑应遵循“赋能而非替代”原则,AI擅长结构化决策,人类擅长创造性思考和情感连接。成功的企业组织架构应是人机协作的共生体,通过“AI+人”的方式重构组织边界和工作流程,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3.AI驱动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根本差异
AI驱动型组织与传统企业乃至互联网公司存在根本性差异。在技术架构与协作模式上,传统企业将技术视为效率工具,而AI驱动型组织的AI成为生产决策主体。例如金融机构利用AI进行风险评估与投资决策,其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超人类团队。
数据闭环方面,传统BI看板多为事后复盘,AI驱动组织则构建实时数据飞轮,以电商平台淘宝为例,其AI模型根据用户实时浏览行为,动态调整商品推荐列表,并根据用户反馈即时优化推荐算法。
在增长引擎与竞争壁垒方面,传统创新依赖用户调研,AI驱动组织的创新来自数据暗知识的挖掘,如医疗领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新的诊断方法或治疗靶点。互联网公司依赖用户规模壁垒,而AI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模型的正向循环,像百度通过用户搜索数据不断优化搜索算法,形成强大的数据飞轮效应,建立起深厚的市场壁垒。
03
提升个体AI实力,实现人机高效协作
1.AI需人类智慧放大,个体AI能力是关键
AI不同于蒸汽机等传统工具,它没有特定的目的性,其能力需要通过人的智慧来放大。因此,提升个体的AI能力是实现生产力革命的关键。只有当人们能有效利用AI工具时,才能真正释放AI的全部潜力,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2.人机关系:双向融合,重新定义人类与技术
在新的人机关系中,AI不仅是执行命令的代理,更是人类智能的延伸,生成式AI增强人类决策和创造能力即是例证。这种能力,配合人类的引导,能够攻克复杂难题。
生成式AI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人机协作不再是简单的工具使用过程,而是一种深度的、创造性的伙伴互动过程,即“AI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人是AI能力的放大器”。这种双向的人机融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还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3.人机协作是趋势,个体能力影响AI应用效果
根据当前生成式AI的能力、特点及我们面临的复杂任务类型,人机协作而非AI单独作用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趋势。在人类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与AI的计算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中,双方的协作成为取得优势的关键。
不同个体使用相同AI工具的效果千差万别,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对AI应用的影响,说明了人的直觉、洞察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对提升AI工具效能的重要性。
4.AI力的构成与培养
AI力(AI Literacy)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它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智商(IQ)或教育背景。AI力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或能力,研究将AIQ定义为个人使用人工智能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
AI力是指在AI时代背景下,个体利用AI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必需的综合能力和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多个层面,中间层是对生成式AI的基本理解、构建有效提示词与AI互动、与AI进行长期多轮互动等知识和技能。底层是支撑中间层的核心能力和思维,如重视个体想法和思维,在与AI合作中扮演判别者角色,具备拆解和重组复杂任务的能力。
值得鼓舞的是,AI力不仅是可塑的,而且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获得显著提升。经过AI培训的个体在合作完成任务时,效率和创新度都有显著飞跃。
AI力的培养重在提升综合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技术操作技能,使个体即使应用基础AI模型也能有优异表现。这不仅涉及对AI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更包括有效互动提示的设计及长期的人机互动训练。
04
打造超级组织与超级个体
1.转型挑战下的关键目标
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历史节点,组织与个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打造具备数智化能力的超级组织,培养适应AI时代的超级个体,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
2.超级组织的特性与构建
超级组织是数字时代的创新组织形态,以数智化为基础,具备敏捷响应和液态结构特征,通过去中心化管理实现高效协同。在AI驱动下,超级组织持续自我进化,与外部伙伴形成开放共生的业务生态,是未来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白惠源提出的“超级组织数智罗盘”理论体系,从战略、组织、业务三个维度全方位指导企业的数智化升级之路。在战略层面,提出“四看三定五明确”的决策框架,要求企业深入洞察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精准定位组织目标与发展路径。在组织层面,强调打造极简文化、保持高度透明以及建立敏捷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在业务层面,指出企业必须建立能够快速响应的敏捷协同机制,坚持“最小闭环、快速迭代、结果导向”三大核心原则。
3.超级个体的特质与培养
超级个体是AI时代的人才新标配,他们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对新科技的浓厚好奇心,既有专业领域的深度积累,又能跨界整合多领域资源。
白惠源提出的“π 型特质人才模型”指出,在AI时代,超级个体需要在能力和效率两个维度上持续进化。在能力维度,要具备持续学习与认知迭代的能力,深耕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跨界整合素养,熟练运用AI新科技工具。在效率维度,应着力提升团队协作效能,培养产品创新思维,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AI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组织需要积极拥抱变革,重塑组织形态和管理理念,构建人机共生的高效组织架构。个体则要努力提升自身的AI力,培养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实现与AI的深度协作。
本文选编自李宁教授在中欧商业在线的《AI转型启示录》报告直播解读